□ 李健杰/文
生猪养殖是湖南省湘潭市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型产业,养殖数量、养殖水平均居全省前列。为了解当前湘潭市生猪生态养殖推进情况,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近日走访调查了部分生猪养殖规模户。调查发现,当前湘潭生猪生态养殖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严格控制畜禽污染 湘潭市畜牧局介绍,从2014年开始,湘潭市对湘江两岸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实行全面退养,共关闭猪场477个,影响规模达20万头。2015年,湘潭市编制形成了畜牧业区域布局发展规划,明确了畜牧业区域布局,科学划分适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按照规划布局要求,引导禁养区内养殖场逐步退出畜禽养殖;对限养区内的养殖场控制数量和规模,停批新建养殖场;在适养区内引导发展生猪健康养殖小区,提倡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另外,目前湘潭市正在推动“一江两水”(湘江两岸1公里,涟水、涓水两岸500米)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户的退养工作,涉及2192户。同时,湘潭市2017年对禁养区重新进行划定,将饮用水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五类地区划为禁养区,这次行动影响生猪出栏万头左右。 对于生猪养殖业来讲,现在面临的是一场“环保风暴”。在如此高压态势下,推广生态养殖,采取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方式,是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市畜牧局畜牧科粟科长介绍,目前一亩地大约可以承担5头猪的排泄物,一个万头猪场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需要大约2000亩地。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的生猪养殖模式,新建一个猪场,需要根据养殖量配套相应的土地,以消化粪污。目前工业化的粪污处理方式成本高,且氨、氮含量难以降到标准以下。而采取种养结合模式,能将粪污变废为宝,同时种植业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生态养殖探索前进 本次走访了安泰牧业、湘乡新五丰公司、利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熊湘泉、周颖勇等5家养殖场户。对于粪污的处理,都是采取干湿分离,分别处理的模式。其中,安泰牧业和利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直接在栏舍完成干湿分离,而另外3家则是收集完粪污之后完成干湿分离。干湿分离后,尿液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业化处理模式。如利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尿液通过爆气、厌氧、膜吸附等工艺处理达标后排出。目前1吨水的处理费用为2元。另一种是沼气工程模式。即通过尿液经过沼气池、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净化后进行排放。其中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发电、作燃料等。熊湘泉养殖场的尿液经过处理后没有直接排放,而是成为了附近农田、菜藕的灌溉水源,得到了进一步利用。 干粪的处理也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作为有机肥料提供给周边的农户。如湘乡新五丰公司,干粪发酵后成为有机肥,统一放置,公司附近的菜农很多,有机肥的需求量很大,他们以2元/桶的价格出售给菜农,可以全部处理掉,而且供不应求。另一种则是自身有林地、农田进行消化,即种养结合模式。如利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金侨村以550元/亩的价格承包了1000亩田,承包20年,用来种植优质稻,冬季则种植300亩的红菜苔。该合作社已经和中粮集团签订了合同,种植指定的水稻品种,中粮集团以252元/100斤的价格进行收购,该品种年亩产量在800斤左右,一亩一年的收益约为2000元。 调查中,各养殖户纷纷表示,在目前环保的高压态势下,进行生态养殖是大的趋势。一方面,生态养殖是粪污无害化处理的需要,畜禽粪污放错了地方是污染,但是用对了地方则是“宝”。种养结合模式可以变废为宝,并且节约了种植业的肥料费用。安泰牧业表示,他们的林地施有机肥,节约了10余万元的成本,也避免了施化肥造成土地板结。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品质要求更高,要求绿色蔬菜、大米、水果,拒绝化肥产品。而生态养殖模式,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恰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 新旧转换存难题 环保意识不强。养猪业作为湘潭的传统产业,受农民养殖习惯以及养殖用地局限的影响,人畜混居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养猪场地狭窄,猪圈与住宅相邻,有的甚至是房前屋后都是猪舍。虽然绝大部分小规模养猪场都建有沼气池,但相当一部分养猪户建的是户用沼气池,容积仅20立方米左右。这种小型沼气池只适用于养5-10头猪的散户,其消耗的猪粪尿有限,不能完全解决规模养猪户的粪污问题。沼液没有充分利用,一些养殖场甚至是直接向沟渠排放,容易造成污染。 资金压力偏大。要推进种养结合模式,涉及土地的流转、苗木、种子等的购进、相关设备的购置等,初期投资比较大。如安泰牧业表示,为了建设这个800亩的苗木基地,他们在2013年就投入了2000万元。而利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建设种植基地,光是土地流转的费用就需要55万元,后期农耕设备的购置、人工费、有机肥的运输费(种植基地距离猪场有40公里)还需要大笔投入。可见,要实行种养结合模式,需要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熊湘泉就表示,尽管种养结合模式好,可以变废为宝,还能产生种植效益,但是受制于资金、人员、管理等问题,目前难以采取该模式。 机械化程度低。从当前的养殖和种植模式来看,人力还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高涨,人工支出占比增大。对于种养结合模式,种植业所需要的土地往往是几百亩,甚至上千亩,推行机械化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利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表示,因为承包的土地距离养殖场较远,一周需要运肥一次,给田地施肥还需要人工,成本比较高。如果能够提高机械化程度,通过机器将干粪制成颗粒状,运输效率将大大提高。同时施肥也使用机械化,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改造困难较大。生态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是近年来开始大力推行的模式,但是生猪养殖作为湘潭的传统产业,老旧养殖场较多,设备较为落后,要改造成新式的养殖场,先进的生产模式,难度较大。湘乡新五丰公司负责人表示,种养结合模式是整体规划问题,需要在新建养殖场时就进行规划,完成周边土地流转,采购先进设备。但由于新五丰收购的是老式的养殖场,设备陈旧,改造难度大,且周边土地流转困难,成本也高,如果采取种养结合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受公司体制所制约,他们这个分公司相当于总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只是完成总公司的生产任务,连法人代表都没有,没有太多的资金自主权,所以目前没有条件采取种养结合模式。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