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艺伟
为了解安徽省淮南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落实、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情况,近期,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开展了有关调研。调研显示,随着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各级政府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商业银行小微贷款投放扩大,淮南市小微企业的贷款形势日趋好转。 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降低 随着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进小微企业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部署要求,淮南市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逐渐降低。 各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额开始放开,对普惠金融(即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范围内的信贷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不受行业余额管控和行业限额限制,充分考虑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特征和业务发展实际,提高风险容忍度。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淮南市全部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总额逐年扩大。2016年末,淮南市全部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19亿元,2017年末为347亿元。截至2018年底,淮南市全部商业银行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为2921户。 地方性商业银行贷款发放增多 据了解,2016年末,淮南全市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户数为2318户,2017年末为2588户;截至2018年底,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有2921户,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在 “五大行”中,建设银行淮南分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支持力度更大,建行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为510户,占“五大行”全部731户的69.77%,工、农、中、交合计仅有221户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 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徽商银行、淮南通商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发放更多,贷款户数更多。截至2018年底,淮南地方性商业银行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为2190户,占比达到74.97%。 企业财务管理须更加规范 调查显示,目前仍因管理不规范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申请贷款。 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小微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管理较差,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金融机构审核贷款是否发放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管理、财务流水规范化,不仅有助于申请贷款,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损耗,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银行流水不够稳定。小微企业局限于规模和经营方式,现金结算较多,银行转账结算的业务往往也仅仅追求到账就行,企业主个人账户与企业账户没有完全区分开,这对信用贷款的申请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稳定的银行流水是信用贷款的必要条件,将生产经营流水资金稳定在一家银行有助于在该银行申请贷款。 纳税不够积极稳定。“税融通”模式在淮南不断推广,是当前较为容易申请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已有不少企业通过纳税流水申请“税融通”贷款,纳税流水也愈发重要。而仍有较多小微企业纳税不够积极主动,没有稳定的纳税流水,积极主动缴税纳税对申请“税融通”贷款有极大的帮助。 政策关注不够主动。虽然当前政府各部门、各金融机构对贷款优惠政策、金融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但大部分小微企业仍是一知半解。在无法通过传统的抵押担保手续审批后就放弃银行贷款,选择民间高利贷或者不贷款勉强维持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主动关注政府各部门和各商业银行推出的政策措施和金融产品,方能更易获得贷款融资。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