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贫困县首次集中脱贫透视 ■ 侯雪静 陈地 胡璐/文
国务院扶贫办日前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近期全国9省份26个贫困县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将由省级人民政府陆续批准退出贫困县。这是脱贫攻坚以来,贫困县首次集中脱贫摘帽。 为什么这26个县能够率先脱贫?摘帽之后是否就没有贫困人口?目前的扶贫形势能否如期完成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产业支撑可持续 这26个县在我国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区都有分布。“大多贫困规模较小、贫困程度不深。因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脱贫措施,所以率先达到了脱贫摘帽的条件。”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说。 这26个县致贫原因各异,“东部和中部由于整体农业条件较好,解决基本生存不成问题,因此因病、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比例较高;西部地区生态条件脆弱,交通不便,受自然和环境因素影响更多。”参加此次考核评估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 虽然地域差异较大,致贫原因各异,这26个县能够脱贫摘帽的共同点是都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实现这一点的基础是各地均有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措施,如引入企业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种植,或通过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等。此外通过将土地、房屋、自然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的方式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汪三贵说。 脱贫不脱政策 摘帽不摘监管 “按照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2%,西部地区低于3%的考核标准,贫困县脱贫之后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夏更生说,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贫困县脱贫退出后,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政策不变既包括各级的扶持优惠政策不变,也包括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等管理政策不变。贫困地区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要继续坚守岗位,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有效性。此外,下一步要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 据汪三贵介绍,剩下的80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都将按照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2%,西部地区低于3%的标准,以及县级申请、省级评估、中央核查评估、省里批准宣布的程序退出。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中央还将建立抽查机制,保障脱贫不返贫。 采取非常手段 攻克深度贫困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区域攻坚的重点是深度贫困地区,如西藏、新疆南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攻坚的重点是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工作攻坚的重点是因病致贫返贫和住房安全问题。 汪三贵说,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正是下一阶段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也是在深刻分析当前扶贫形势后,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扶贫工作要更为细致,施策要更加精准。 为攻克深度贫困,不留“锅底”,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将采取超常规举措攻克深度贫困,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随着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和非常手段的深入实施,我国减贫还将维持较好势头,可如期完成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汪三贵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