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来运谈深化中国-东盟统计合作交流 ■ 本报记者 鄢来雄 莫晓庆/文
9月12-13日,第4届中国-东盟统计论坛(2018)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论坛召开的背景、主题、主旨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议程?往届论坛达成了哪些重要共识,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和宝贵经验?在论坛召开前夕,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盛来运。 记者:第4届中国-东盟统计论坛(2018)于9月12-13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此次论坛召开的背景和主题是什么? 盛来运:第4届中国-东盟统计论坛(2018)是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框架下召开的高层次论坛。本届东博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为主题,旨在推动深化经贸和创新等领域合作,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从共识走向务实,助推理念共通、繁荣共享、责任共担的中国-东盟合作。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及部长级官员将出席此次盛会。 第4届中国-东盟统计论坛(2018)以“深化中国-东盟统计合作交流”为主题,旨在巩固前三届中国-东盟统计论坛达成的共识,拓宽中国-东盟统计合作交流领域,共同促进统计服务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本次论坛将着重就服务业统计实践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本次论坛的主办方、承办方和参会代表。 盛来运: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国际合作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联合承办。 此次论坛的参会代表层次高、范围广,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将与会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秦如培、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统计局局长王辉锦将分别致辞,东盟各成员国统计局局长或代表出席并发言,东盟秘书处高级官员和统计机构代表将出席。出席论坛的还有中国国家统计局有关单位负责人,广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主要负责人和广西各地市统计局代表等,一共约120名左右的中外嘉宾,这将使得论坛更具深度、广度、包容性和开放性。 记者:论坛的筹备工作情况如何? 盛来运:本次论坛的筹备工作在第15届东博会指挥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开展,成立了组委会,由国家统计局有关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国家统计局相关司级单位负责人,广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组成,下设论坛筹备工作组。 宁吉喆局长高度重视本次论坛,针对论坛筹备工作及时作出多次重要指示、批示。我们也多次召开了论坛筹备工作专题会议,细化工作方案,抓好方案落实。 记者:首届中国-东盟统计论坛于2015年召开,今年是连续第四年举办,请您介绍一下前三届论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盛来运:在国家统计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组委会各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前三届中国-东盟统计论坛成功举办,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要求,树立了更加开放的中国统计新形象。可以说,中国-东盟统计论坛是深化合作的论坛,也是增进各方了解和友谊的论坛,达到了预期目的,赢得了中外参会代表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前三届中国-东盟统计论坛,各国与会代表分别围绕“开展官方统计合作,支持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共享统计信息资源,促进中国-东盟合作共赢”“深化中国-东盟统计合作交流,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相关主题,就国家统计改革发展、统计服务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统计改革发展和实践经验、开展统计合作等议题进行了积极而深入的探讨,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或建议,广泛交流了东盟和各国政府统计工作经验和发展实践,认真讨论了深化中国-东盟统计合作的路径和方向,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包括探索建立了通用指标体系框架,定期交换统计数据,合作编印了《中国-东盟统计年鉴》,积极开展了统计国际或区域培训。近年来,东盟10国政府统计机构的学员参加了中国国家统计局举办的各类国际培训班、研讨班、双边培训班、国际会议58期,人数达到669人,占中国国家统计局实施国际统计培训工作的国际学员总人数的近一半,国际统计培训成为加强中国-东盟统计合作,特别是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合作的重要手段。论坛把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统计高官和同仁聚集在一起,面对面地畅谈统计合作事宜,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和友谊。 记者:您对本次论坛有何期待? 盛来运:本次论坛将继续就深化中国-东盟统计合作进行交流,拓宽中国-东盟统计合作交流领域,拓展统计信息共享。特别是要按照宁吉喆局长“把服务业统计谈深谈透”的批示精神,在此次会议上就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服务业统计开展深入探讨,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们期待本次论坛在前三届的基础上,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国家的统计服务水平的提升,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更好的统计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