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统计人抗风救灾工作侧记 ■ 本报记者 魏琳
狂风!暴雨!巨浪! 8月10日凌晨1时45分,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台州温岭城南镇正面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6级,是今年以来我国强度最大的一次台风。一时间,不但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温岭多个街道和小区更是在劫难逃,积水最深处足足有二米! 第一时间摸清灾情 当天早晨8点,一夜没睡的蒋玲珠心有余悸地从家里出发,蹚着齐腰深的水往办公室赶。身为温岭市统计局局长,单位那个“家”更让她牵挂。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挪,遇到不知深浅和不知水下井盖是否敞开的地段,就用树枝先探探再迈步。平时20多分钟的路程,她整整用了两个小时! 一到局里,蒋玲珠急忙挨个查看办公室,随后向局对接的地区了解受灾情况。“多少人受灾?多少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有多少……现在整个城市陷入瘫痪,这些都需要统计部门快速统计,不能等。要用准确、及时的数据,协助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了解受灾的真实情况,重建家园!”掷地有声的话语,与她柔弱的外表形成了反差。 “村里老少更需要我” 温岭实行部门对接乡镇制度,在这次抗击台风中,统计部门参与了对接乡镇的群众转移工作。 潘姝嘉是个刚工作两年的“90后”,负责台风登陆地城南镇的工业统计。别看她年龄小,却一直奋战在抗风救灾的第一线。台风来临的前一天,眼看着风雨不断加大,几户年迈的村民因担心转移后房屋没人看管,财产不安全,说什么也不肯撤离。小潘不厌其烦,使出浑身解数劝说。“这孩子比我还拧!”半小时后,老人嘟囔了一句,终于同意转移了。 紧接着,小潘又来到了一位不肯撤离的老太太家。老人当时正扶着被台风吹坏的窗户伤心呢!小潘拉着她的手耐心地讲明利害,并向她保证会找人来帮她修好窗户,老人这才将信将疑地起身收拾东西,准备撤离。潘姝嘉说,她宁肯在台风来临之前令村民讨厌、反感,也不愿在灾害过后看到他们悲伤。 台州市统计局派驻到温岭新繁荣村的“第一书记”鲁加才,因忙于村内事务在台风来临前已整整10天没回家了。他家住在老城区,一下大雨就内涝。台风就要来了,除了给妻子打电话使劲儿嘱咐这、嘱咐那外,为家里什么也做不了。“把爱人一个人留守在家,其实我很不放心,但此时村里的老老少少更需要我!”就这样草草“安顿”好了家里,老鲁便跟村干部们一起,挨家挨户地查勘隐患,大半天下来转移了一百多危房群众。在台风即将来临的暴雨中,老鲁还领着一群年轻人兵分两路,一边清理阻碍道路的倒伏树木,一边疏通水库的排洪通道,严阵以待。 冒雨抢救统计资料 10日下午,望着窗外及膝的积水,临海市统计局党组书记许卫明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局里办公用房紧张,所有统计资料、报表和普查资料都放在了由小平房改造的简易仓库里,年久失修的小仓库万一抵不住狂风暴雨,后果则不堪设想。“一定要把统计资料抢救出来!”他心急如焚,连忙在微信群里发出了一行字:“住在单位周边的同志,在安全情况下尽快赶到单位搬运资料!” 仅仅几秒钟后,“到”“收到”“马上到”……微信“滴滴”的回复声便此起彼伏。十几分钟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同志们顾不上擦去满脸的雨水,卷着裤脚,一声不响地投入到了抢救统计资料的战斗中。 眼看着雨越下越大,水位已没过了一楼的台阶,“快!再快点儿!大家接力吧!”许卫明话一出口,大家迅速排成一条龙,一个传一个,把一箱箱沉甸甸的资料运上二楼。一个多小时后,望着所有的统计资料都已安全转移,许卫明终于松了口气,心里暗暗说了一句:“‘利奇马’,我们不怕你!” 是的,不速之客“利奇马”是来“出考题”的。 而台州统计人把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当成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第一考场”,用舍我其谁的大我情怀,无声地答出了一份漂亮的考卷。“风雨就是集结号,灾情就是动员令,相信台风所到之处的统计系统都会众志成城,以此来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一直驻守单位值班的台州市统计局局长陈玲萍感慨地说。 11日上午,风雨虽不再猖狂,城市却变了模样。台州统计系统“不忘初心作表率,灾后重建我先行”志愿者大行动,又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