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统计观

版次:08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1年10月14日

  ■ 张乔华

  最近,十分热衷于羽毛球练习和切磋,仿佛又找到了儿时倾注心血于一种爱好的纯粹和热情。球场上的挥汗如雨不仅点燃了我对于羽毛球的热爱,羽球背后所蕴含的统计观也得以重塑、臻善,让我内心雀跃不已。

  “1+1>2”效应

  双打比赛是羽毛球赛事中观赏度最高的类型。曾经看过一场激烈的羽毛球女双比赛,两位女队员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无间的配合,在分数落后的情况下逆袭翻盘,精彩异常。二人在落后时拍手鼓励的温暖模样,也深深戳中了我的内心,让人不禁感叹: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在基层调查队,每个科室就是一个小的团体。是否团结,直接关系到个人和科室的付出是否能与回报成正比,也间接决定了调查队这个大集体的最终成绩。分则能各司其职、独当一面,合则能攻坚克难,无往不利,当然是“轻骑兵”队伍最为理想的状态。但是,私底下,要历经无数磨合,并不容易,年轻人要发挥所长、圆融行事;中年人要担职履责、引领示范;老前辈则要包容宽厚、教学相长。这需要时间,需要牺牲、成长,更需要凝聚的力量,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输出效果。

  “四两拨千斤,千斤力在后”

  作为业余选手中的初学者,最初我是不屑于深磨细研“吊球”这项技艺的,总觉得它不及大力劈杀来得潇洒和直接。在跟两位高手讨教球艺,十分狼狈地落败之后,我才开始正视起这项技术。看队友娴熟地运用技巧打落点取胜时,我逐渐明白,吊球绝不是简单的取巧,而是需要对于整个局面的掌控,既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寻找到对手站位的空当,又要能够有足够的技术将球打到位。看似温柔,实则致命。不过,“四两拨千斤,千斤力在后”,这把“温柔刀”没有经年累月的积累,是用不好的。这像极了写调研报告和政务信息时犯愁的我们,任你看着别人的文章如何构思巧妙、行云流水,自己若没有满腹经纶和对于经济时政热点的敏锐把握,断然是写不出来“大作”的。文字的花哨远不及见解的精辟,而深刻的观点背后暗含的知识密度和厚度,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具备。这份深厚的功力,需要日常多阅读,多深入基层调研,多思考和不断实践,才可能练就。

  “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的石头堆砌而成的”

  随着打羽毛球的经验增多,我越发觉得,处理好当下的每个球,意义远大于偶尔的两个赢球。因为,“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的石头堆砌而成的”。就像教练经常对我们说的:“没有什么制胜法宝,只有日复一日地重复练习,每种球、每个跑位都反复练。”今年以来,我所从事的综合科专业,竞争愈发激烈,大家都铆足劲头,想要争优创先。以前的我,热衷于赢取更多的分数,现在的我,却愈发关注每个考评点的得分。我明白了,有时候天赋和机会带来眼前的收益,但努力和细节才是最终的捷径。更何况,写作本身的意义远大于考核。因此,无论多艰难,我都会在承揽任务之后,事必躬亲,尽力摈弃浮躁,把每一次面访做实,给每个观点以精准的数据支撑,让每一篇调研报告都拥有精品的质量。

  不知不觉中,羽毛球让我成长了不少,也踏实了许多,我亦能将这份收获回馈于工作中,获益匪浅。常言道,比赛有输赢,然而兴趣无胜负。我愿始终怀有这颗热爱的心,在今后的羽毛球赛场上、在未来的统计调查事业中,尽展鸿鹄之志!

作者:张乔华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