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情的人

版次:08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1年10月14日

  ■ 邓力

  问世间长情的人有多少?如果要列一个名单出来,徐特立老前辈肯定在其中。

  很多人知道徐特立先生,是因为他是毛泽东的老师。我拜访了徐特立故居,上网搜看了他的资料,对他的总体印象凝聚成四个字:长情的人。

  徐特立生于1877年,享年91岁。他当过老师,他的学生有开国领袖毛泽东、开国将军许光达、诗人田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还有革命先辈蔡和森、何叔衡等。

  徐特立故居位于湖南长沙县,这里如同一个世外桃源,周边没有叫卖的小贩,没有热闹的街市,连个餐馆也没有。环绕故居的是田野,故居的隔壁是一所学校,由徐先生捐资修建。故居门前的墙上写着“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字样,这是他的学生毛泽东亲笔题写。

  他长于自然之情。走进徐特立故居,古色古香扑面而来,清末建筑,南方四合院,古木直耸云天。院子外的一棵法国红松,院子中央的两棵桂花树,都是百年树木,都由他亲手种植。徐先生留学法国时,带回几颗法国红松种子,存活的树只有一棵。还有一棵柚子树,早年由他带着儿子种下,可惜他两个儿子20岁刚出头就为革命捐躯了。

  他长于友情。徐特立舍己为人,挚友如云。他和毛泽东亦师亦友,情谊长达半个多世纪。长征路上,他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58岁的他将分配给他的马让给伤病员或用于驮行李,将节省的干粮全部让给病重的战友谢觉哉,而他自己却以野菜草皮树根果腹充饥。

  他长于读书之情。徐特立求学为学,孜孜不倦。20岁时,他实施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为了读更多的书,他边教书边谋生,边卖家产边买书。为了教育救国,他赴日本、法国、苏联等多国勤工俭学。70岁时,他制定并落实20年读书计划。到了老年,视力不好,他就听收音机来学习。他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深深影响了毛泽东一生。

  他忠于爱情。徐特立与夫人携手到老,一生一世一双人。他出生穷苦农家,4岁丧母,12岁时过继给亲戚,亲戚给他找了一个11岁的孤女当童养媳。夫妻二人,她对他充分信任,全力支持;他对她恩爱有加,始终不渝。徐特立早年常奔波在外,有人劝他找女朋友,他回应说:“我一生提倡妇女解放,假如我丢弃了她,岂不又增加了一个受苦难的妇女?”

  他乐于清贫。新中国成立前,徐特立有个外号,人称“徐叫花”。正是这位衣衫褴褛的“叫花子”,常年捐资建校,捐居办学,免费招收穷苦子弟入学。在徐特立故居,进门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间教室,木凳子、木课桌、木黑板一应俱全,教员休息室与教室相连。新中国成立后,他依旧安贫乐道。教室里,如今,铜铸的徐先生正手持一卷书,笑意微微,躬身给学童讲解。

  他钟情用数说理。有人劝徐特立,年岁大了,不要学外文了。他回答说“我读书的办法是以定量、有恒为主。”“每个人要有一个算盘,打算一天读多少?一年读多少?一生读多少?要有个计划。哪怕一天学一点,只要不间断,就能得到知识。关键就是要坚持,要持之以恒。”他用这样的方法学外文、学《说文解字》、学《数学表解》、学他想学的知识。

  走出徐特立故居,依恋地回头张望,这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农家四合院,院内郁郁葱葱的古树已高出古宅,昂然向上,蓬勃旺盛。

  仰望长青之树,感念过往岁月,追忆徐特立先生,他的所作所为,堪称长情之人。

作者:邓力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