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发展势能不断积蓄

版次:05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2年04月28日

  ■ 杨爽 代贵禄 张娇娇

  今年一季度,面对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和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等多重考验,北京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开局平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0多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从主要领域看,生产需求表现稳定,新兴动能加快成长,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发展势能不断积蓄。

  生产需求表现稳定

  从生产领域看,农业稳产保供推进有力,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按可比价格计算);都市农业持续复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增长24.7%,规模超过疫情前水平。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医药、电子行业呈现两位数增长。服务业总体稳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按不变价格计算),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形成重要支撑,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72.7%。

  从需求领域看,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3%,其中,建筑安装与设备购置等有效投资贡献率接近六成。消费市场继续恢复,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2.8%,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在体育、通信等领域带动下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增长8.0%。

  新兴动能加快成长

  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686.9亿元和2518.7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分别增长9.8%和6.6%(二者有交叉)。高技术产品产量不断提高,气动元件、民用无人机和工业仪表产量分别增长30.9%、27.5%和18.1%。集成电路领域项目带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3.7%,信息服务业投资拉动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2.7%,为高精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数字经济激发活力。全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3873.6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7.2%,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2%,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7%,占数字经济的比重近六成。云计算、人工智能、车联网等加快布局,新基建项目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一成以上。

  企业研发创新保持活跃。1-2月,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21.6%,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创新活动成效明显,大中型重点企业期末有效发明专利增长接近三成。“主平台”“主阵地”作用凸显,“三城一区”内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1.7%;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技术收入增长14.1%,占总收入比重达到19.8%,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领域技术收入增长20%以上。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市积极应对输入性通胀压力和国内散发多发疫情影响,保供稳价工作持续发力,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30元,同比增长5.3%,其中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6.6%和5.2%。

  投入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教育支出增速均超过两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7.5%,快于全市投资增速17.2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卫生投资均增长五成以上;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2%,交通运输、绿化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总的来看,一季度北京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发展势能不断积蓄。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经济发展面临风险和挑战。北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作者:杨爽 代贵禄 张娇娇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