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峰
不知不觉间,迈入统计的大门已经有16年的光阴。回首过往的统计生涯,发现一些事情好像在很久以前就埋下伏笔,在若干年后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是2004年进入国家统计局工作的,但细想起来,早在1997年我就已经与统计工作有缘接触了。那时我上大学二年级,担任学院学生会实践部部长,主要负责组织同学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1997年暑假,我们接到一个勤工俭学任务,是配合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开展一项专项调查。 按照景气中心事先设计的调查方案,整个调查分为划分调查小区、绘制调查小区地图、选择调查户、入户调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几个主要步骤。由于我是这项工作的协调人,通过这项工作初步接触了统计,也深深体会到统计的不容易。当时是夏天,我们骑着自行车,顶着骄阳烈日满街跑,在各个小区里面实地勘察情况,绘制小区地图。 时过境迁,到2004年我研究生毕业报考公务员的时候,恰好报了国家统计局,当时也没想到这段7年前的经历会对报考有什么帮助。但在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环节后,记得有一道面试题是“如何实施一项统计调查”,在考场上我回想起这段经历,流利地回答了这道题,为最终通过面试起到了加分作用。事后回想起来,如果没有这段经历,这道题我很可能回答不好。 进入国家统计局后,也有一些事先结缘、事后结果的感受,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我与美国经济分析局现任局长莫耶先生的交往。 我第一次结识莫耶先生是在2005年,当时他在美国经济分析局任副司长,到访国家统计局与核算司进行工作交流。我当时是一名统计新兵,恰好有幸参加了这次工作会谈。在会谈中,莫耶先生重点介绍了美国修订GDP历史数据的方法。在会谈后不久,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对2004年GDP进行了修订,同时也需要对2004年以前的历史数据做修订。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需要对其他国家的历史数据修订方法做深入了解。按照领导要求,我与莫耶先生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就美国的历史数据修订方法技术细节进行深入请教。从此之后我就与莫耶先生建立了联系,不时就一些核算问题向他请教,同时也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与他碰面。 2016年,核算司组织了一个出国培训团组,学习考察美国的地区GDP核算工作,我承担团组的秘书工作。出国前,我向承接我们团组的接待公司提出,美国经济分析局负责美国全国和各州GDP核算工作,是我们团组必须要访问的地方,请他们协调好,接待公司也一口应承。但等到了美国我才发现,接待公司跟经济分析局之前没有往来,根本没有提前联系。公司负责人向我们表示歉意,并表示可以联系其他统计机构去访问。但作为核算方面的培训团组,如果不访问美国的官方核算机构,此行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我紧急联系了莫耶先生,当时他已经担任经济分析局的局长了。邮件发出后不到半天,我就收到了回信。莫耶先生非常热情,欢迎我们团组到访经济分析局,迅速安排相关人员帮我们协调好了到访时间,并指定经济分析局的资深专家为团组授课。事后,我们团组的团员都感觉在经济分析局的访问收获很大,保证了整个培训项目的高质量。 通过这些统计往事我体会到,要认真做好从事的每一项工作,真诚对待遇到的每一个人,今天的因可能就是明天的果,点点滴滴的统计缘,有可能汇集成奔流不息的统计事业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