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睿
新年的钟声在晨曦中回响,2021年已经向我们走来。回顾过去的一年,如果用一个词总结,对我来说那就是“七人普”,我和同事们每天谈论的是七人普,思考的是七人普,实践和书写的还是七人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统计调查项目了,也是我国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我们能够深度参与普查的各项业务,全面负责普查业务制定等相关工作,亲身感受七人普的点点滴滴,为“大国点名”贡献一份力量,足以让所有参与人员兴奋不已、与有荣焉。 如果用两个词来描述过去的一年,应该就是“普查”和“疫情”。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七人普的工作节奏。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难题。疫情防控的要求是尽量减少接触性、聚集性活动,而普查是和平年代最大的社会动员,势必需要组织大量普查员深入千家万户进行登记,这就与疫情防控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在疫情的冲击下,世界上一些国家决定推迟普查。我国的人口普查应该怎么办?幸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迅速控制住了疫情,逐渐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按照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下,我们砥砺攻坚,与时间赛跑,把进度往前赶,以底线思维为导向,缜密安排,完善了普查登记方法,组织各级制定风险防控预案,有效应对局地散发疫情对普查区划绘图、摸底和登记工作的影响,确保了普查现场工作顺利完成。 如果再用一个词反映我们的工作状态,毫无疑问,那就是“加班”。对于我们很多参与普查的同事来说,2020年就是在加班加点和忙碌中度过的。12月31日那天,我和同事说今天过节不能再加班了,同事说要善始善终,已经加班一年了,还差这一天吗?还真说中了!我们经常自我安慰,再过段时间就会轻松些了。就这样,从1月召开七人普领导小组会审议通过普查方案,2月制定试点方案,3月设计普查程序,4月制定普查实施细则,5月组织实施普查综合试点,6月开展普查区域划分及绘图,7月进行普查综合业务培训,8月编制普查培训教材,9月组织开展程序测试,10月摸底,11月登记复查,12月事后质量抽查和数据处理汇总……普查工作一项项接踵而来,许多普查人就像上紧发条的机器,毫不停歇翻越了一个又一个山头。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一年过去了,我们见证了七人普按照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严密的要求开创出普查工作的新局面。可以说,七人普的新局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来的。七人普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我国的体制制度优势,深度融合了当今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广泛汲取了其他大型普查和国际上开展人口普查的成功做法。 ——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建筑物电子标绘,明确普查区域界线和责任分工,确保普查区域完整覆盖、不重不漏。 ——借助普查管理系统对700万“两员”进行任务分配,实时监测“两员”工作进度和调查行为。 ——调动广大普查对象支持配合,首次完整采集了公民身份号码等普查信息。 ——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方式,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进行入户登记,在15天内完成了全部普查对象的短表信息采集、上报和数据归集入库。 ——引导住户扫描二维码高效便捷地进行自主填报,减少对普查对象的面对面接触和多次入户打扰。 ——开展数据精准校核,利用公民身份证号码进行数据剔重和行政记录比对,对错登漏登问题进行详细分类和精准锁定。 ——利用电力大数据开展空户核查,应用手机信令数据对普查数据剔重和流动人口分布等信息进行测算和评估。 ——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三级等保的标准进行安全管理,确保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 征途漫漫,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感谢参与七人普的你我他,感谢各级普查工作人员,感谢每一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因为你们,我们拥有了不一样的2020。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人口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