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回顾 □ 本报记者 魏琳/文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于11月1日零时进行,这是政府统计工作的一项“重头戏”。这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涉及1400多万人的居住信息,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作用将会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的生活。我们也将通过此次调查的真实、全面、准确的人口信息,收获真正的幸福生活。 关乎国策 宣传到家 您的孩子入学有困难吗?住房条件有没有改善?您对养老有什么需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就是为了让国家能够进一步统筹解决这些我们的切身问题而展开的。 早在2010年,我国已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近年来,我国人口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人口变化的新特点,涉及到人口、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及时掌握人口发展变化情况,有必要在两次普查之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调查。未来几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2015年开展人口抽样调查、获取人口基础信息,为国家下一步制定宏观决策、人口政策、社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作用。 “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克服“入户难”“找人难”等困难,更加顺利地完成调查工作,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宣传工作。“有的省主动与宣传部门沟通,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比如河南省与宣传部门联合制定了人口抽样调查宣传工作方案,并联合发文要求做好此项宣传工作。有的省在综合试点期间加强宣传动员,针对两种不同的登记方式,在试点小区通过板报、宣传画以及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普及。”谈及1%人口抽样调查的宣传工作,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介绍说,有些地方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1%人口调查,如北京市专门策划制作的公益广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制作的动漫、福建省长泰县用地方方言录制的宣传材料等等,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做法,不仅使得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意义更加深入人心,也为调查员们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 如今,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阶段工作的帷幕已落下。这项在新形势下开展的重大调查,组织工作科学、严密、扎实,为获取全面、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提供了保障。 “严格执行调查方案,依法履行调查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入户登记工作”,这是在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仪式的现场,百名调查员代表集体宣誓的誓言。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们履行了对人民、对国家的承诺。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组织实施分为登记前的准备、现场登记、数据汇总和发布三个阶段。其中,准备阶段的工作项目多,时间也长,一般需要2-3年;登记阶段主要由调查员按照调查方案的规定,对被抽中调查小区中的每一户、每一人进行入户登记,登记完成后国家统计局还统一组织事后质量抽查;数据汇总和发布阶段是调查的收获阶段,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加工,汇总成能够反映全国和各地区的详细汇总资料。 数据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灵魂,数据质量是1%人口抽样调查的生命线。国家投入很多资金、动用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展这项调查,就是要把全国及各地人口的基本状况及变化趋势摸清查实搞准,为科学决策和高效治理提供可靠的人口数据保障。因此,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可信,是此项调查最核心、最根本的要求。为此,各地各级调查机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调查摸底,是正式登记的前奏和基础。调查员通过调查摸底绘制的《调查小区图》和编制的《户主姓名底册》来明确调查的范围,确定入户登记路线。 “我们要明确自己负责的区域和区域内的街道名称、门牌起止号码等信息,通过实地勘察,要掌握所负责的调查小区内的居民住房和其他建筑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特别要仔细查访小区内可能有人居住的地方,同时还要在参考公安、卫生计生、民政、建设等部门提供的行政记录资料基础上,通过入户访查,摸清每个建筑物内住房单元的数量和住房单元内居住的户数和人数。”说起两个月前人口摸底阶段的工作程序,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年近六旬调查员高振平仍头头是道。老高说,只有摸底工作做扎实、做细致了,现场登记阶段才会顺利,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老高提到的“现场登记”,是人口调查中最关键环节。因为登记取得的每一笔原始数据、每一份个体资料,都是汇总推算全国和分地区调查资料的最基础数据。冯乃林告诉记者,这次人口调查,是1%抽样调查,一旦样本单位数据有误,将会产生放大效应,使推算总体产生较大偏差,影响非常大。因此,确保登记数据准确无误就显得更为重要。 按照国际惯例,大型调查后都要开展事后质量抽查,1%人口抽样调查也不例外。据冯乃林介绍,事后质量抽查作为调查登记之后进行的一次独立调查,用于评价全国抽样调查的登记质量。人口调查现场登记阶段结束后,国家在全国抽取了100个调查小区,由各省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组织,地级或县级工作人员跨地域对调查的主要指标进行质量抽查。国家在11月20-25日还特意派出了督查组,对事后质量抽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创新手段 确保质量 “入户登记期间,我每天拿着调查小区图和早已储存了住户底册信息的PDA,按照事先安排的登记时间和顺序,逐街逐楼、逐门逐户、逐人逐项进行登记,及时将复查无误的住户数据报送给国家。同时,通过互联网自行填报的调查户如果遇到问题,我们还要帮助解决。”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调查员郭文雷解释说,及时将登记的信息上传给国家,不仅能避免数据丢失,还能保证国家在第一时间掌握调查数据和进度,更能防止各方面对调查数据的干扰。 今天,移动互联网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统计调查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变革。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就在数据采集手段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采用调查员手持PDA入户登记与住户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相结合的形式。PDA移动终端可以对调查数据实时审核和保存,最后数据通过无线互联网直接上传到国家统计局数据服务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准确输入住户信息后,就可以在终端设备上通过触摸屏操作录入,可以当场审核、当场发现问题、当场修改,减少了以往从纸质登记调查表到数据采集程序之间的数据录入环节,省下了反复入户核实修改数据的麻烦。”调查员小李告诉记者,数据通过联网直报减少了调查数据从调查小区、乡镇街、区县、市级等逐级汇总审核逐级上报的中间环节,对调查数据管理更加规范,确实能够降低调查数据被泄露的风险。 利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报送信息是此次人口调查的一种全新尝试,将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减少对住户的打扰,降低调查成本,并可为2020年人口普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基础数据做好准备、积累经验。 自10月15日人口摸底调查启动后,全国6万多调查员不辞劳苦地“查房子,数人头”,敲开了近500万个家庭的门,获取了1400多万人的居住信息。直到11月15日,调查员登记并上传了最后一户的数据后,这项惠及民生、与我们每一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口抽样调查登记阶段工作才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