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精华 黄玉平 谢定国\文
四川省营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系川陕革命老区。该县紧紧围绕“坚持按客观规律谋发展,坚持按群众最需抓落实,加快推进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建设”主题,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从3个方面着力实施民生工程。 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贯穿县城的南北两河是繁衍了一代又一代营山儿女的“母亲河”,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容与环境治理的脱节,“两河”“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鱼虾断代,如今已是脏臭难耐”。2009年,营山县委、县政府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启动实施了南北两河综合整治工程。目前该工程正在抓紧实施景观绿化工程,一期工程已见成效。一期工程1.1公里的河道和复兴桥以北800多亩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后,政府可落净地500多亩。随着防洪堤、滨河路、广场、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该地段将成为众多投资商的首选之地,促成地价水涨船高,仅按每亩80万元的均价计算,收益可达4亿元,除去拆迁、安置及公益设施建设成本,政府可稳赚3亿元以上。 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 为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营山县达成铁路复线竣工通车,新改扩建新营渠路、西干道等城市道路5条,204线改造基本完成,南梁高速国家立项批准,建成乡村油路308公里、乡村石板路39公里,改造4条柔性路面,提前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被称为营山“西北利亚”的孔雀乡以前生活生产物质基本上靠人背马驮,油路修通后农村经济很快步入了快车道,初步形成了水产、畜牧、蚕桑等立乡支柱产业。该乡党委书记张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兴地说:“一条条乡村公路在激活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时,也激活了农民的思想,叩开了农民致富的大门。”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 针对乡镇卫生院“药价虚高、收入不均、分光吃光、无持续发展后劲、职工抱怨上访、社会反响强烈”等突出问题,营山县通过集中管理、集中审查、集中分配、集中监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90%。通过简化报账程序,降低报账门槛,提高报账比例,2009年,营山县累计为老百姓报销费用750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全县新建和改扩建医疗机构6家、新建药品超市17家,全面完成10个中心卫生院,53个乡镇卫生院改造、574个达标村卫生室建设,大大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营山县广泛开展“创建优良医疗技术,优越医疗条件,优惠医疗价格,优质医疗服务医院,争做人民满意建康卫士”活动。2009年全县共抽派医护人员800多人次,开展义诊300多场次,为2万多人进行了免费诊治,印发各种卫生宣传资料10万多份、免费接受群众咨询达4万多人次。说到看病的问题,高码乡阳光村有名的“药罐罐”,年逾古稀的退休村党支部书记郭子民感慨万千:现在看病有三大变化,一是方便,不出村社能看病;二是服务好,嘘寒问暖似亲人;三是价格合理还好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