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常州金源铜业公司统计员邱明辉 ■ 顾春静 李晓鸿 周强/文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1998年,两棵樱花树苗被从日本带到雕庄的金源铜业,恰好在那时,邱明辉刚刚来到这里,从一名英语老师成为这家中日合资企业的英语翻译,而今的她在生产技术部兼任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转换,却让这位44岁的“邱老师”毅然决然地干了18年,先后被评为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工作一等奖、全市十佳统计能手和市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 18年的统计人生,品尝了酸甜与苦辣,也体会了成功与喜悦,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日新月异,邱明辉也见证了企业的风雨历程,目睹了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 守职:实干成为行家里手 1998年正值金源铜业建厂,一间两人办公室,再加上稍作粉饰的墙壁和一台电脑,办公条件显得有些艰苦,统计手段也比较落后。就是在这间办公室里,邱明辉一坐就近20年,每天面对着厚厚的英文说明书,经常为外宾进行笔译和口译。几年后,企业越办越大,效益越来越好,厂里的统计资料和档案需要专人负责,领导看邱明辉平时工作细致,便让她“小试身手”。 邱明辉并未推辞,一边做着翻译,一边学着统计,凭借着平时做翻译对产品、流水线的熟悉程度,没想到对统计也迅速上手。“刚开始接触统计,我觉着无非就是把数据搜集规整好,然后填上表格就行。”几个月下来,她遇上了统计工作的瓶颈期——重复劳动产生的索然无味感,可邱明辉想,“领导放心把这个工作交给我来做,就是对我的信任,我可不能退缩。”鉴于企业里没有老统计进行经验传授,邱明辉的统计全靠自己习得,除了上网搜一些统计知识外,她还专门请示企业领导,去兄弟企业学习统计方法,常联系雕庄街道和天宁区统计科,遇上培训从不拉下……她还潜心阅读了大量的统计业务书籍,特别是乡镇企业统计基础理论,并认真全面地做好笔记,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甄别及分析能力。渐渐地,她摸索到了统计的“趣味之处”。 “从数据背后,我尝试着做一些分析,没想到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些许作用。”邱明辉乐了,原来,这索然无味的数字背后,深藏有这么多学问,她一下就爱上了统计这项工作,连自己本来的英语翻译工作都抛之脑后,企业领导见邱明辉的统计工作干得如鱼得水,便又请了一位英语翻译,让邱明辉安心做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 如今,依旧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墙壁只是重新粉刷过一次,而邱明辉的统计工作却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统计手段和方式上的变化,还有心态上的平和,只因为她将统计看作毕生的事业。 奉献:心从未改变 社会经济发展成果需要统计数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过程需要统计工作跟踪。时代在变化,但是邱明辉“忠诚统计,乐于奉献”的统计精神一直没有变,“实事求是,依法统计”的统计原则没有变,“勤恳敬业,淡定自守”的统计传统没有变。她也曾为了一组数据,多次计算,反复校对,“较真”到下车间紧盯着机器细数每分钟的压制量;也曾为能在规定时间之前上报数据,废寝忘食,放弃休息和节假日时间;也曾为撰写一篇报告多处询问,严谨剖析书写……不禁让人内心感慨良多,数十载光阴荏苒,寸寸皆是辛苦,然而统计人一颗坚持的心并未变化。 无论是政府领导,还是部门企业,找邱明辉咨询有关数据,她都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以答复,被人们称作“活电脑”。她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细致清点搜寻,收集归纳整理,准确复制了零散历史统计资料的原貌,保证了历史统计资料的齐全完整。除了规定上报的报表之外,邱明辉还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自创了统计运行新模式,使得原本简单、枯燥和繁琐的一串串数字变得鲜活起来,一张张绞尽脑汁的报表展现在领导面前,一目了然,她将所有工作都想在了前头,特别是在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劳动情况、固定资产报表等工作方面进行量与质的分析,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谈起这些年的成绩,邱明辉只是淡淡一笑说:“干上统计这份工作,就得全身心投入,尽全力担好这份责,数据虽小,但千千万万个数据汇成数海,才知每个细微数字对政府的决策具有重大意义。”她通常喜欢用跑步来减压,周边城市的马拉松大赛她一次也没落下,说到底,统计工作和马拉松其实如出一辙,非“坚持”二字莫属,在同样简陋的办公环境下,邱明辉为我们诉说了一名企业统计人的默默奉献。 当党和政府用统计数据总结辉煌的发展历程时,邱明辉是自豪的,在企业里,她不是一线工人,不能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但是一样能够通过数据体会生产和收获的快乐。在那一瞬间邱明辉是幸福的,因为像邱明辉这样的统计人用平凡的劳动和对统计的执著描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彩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