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晓霞/文
家住山西大同南郊区西韩岭村的小李一家在御东新区的新建住宅区买了新房,但苦于相关配套服务无法保障,眼看着孩子就到了入学年龄,他们着急地向记者说道:“上半年交了房、给了钥匙,但我们小区的出售率几乎一半不到,物业还不健全,楼下路灯也是时好时坏的,感觉短期之内都无法考虑入住。” 在像大同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与小李一家有相同经历的人并非少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分化程度有所加大:一线城市供不应求,房价率先出现上涨;一些供求基本平衡的城市,房价逐步企稳;而相当数量的三、四线城市,供给远大于需求,量价回升均不明显,部分新建住宅即使售出,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很不健全。 今年以来,在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下调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住宅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金额均有明显增长。1-9月份,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增长8.2%,增速比前8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住宅销售额增长18.2%。其中,一、二线城市的购房热情有所恢复,量价增长显著。从统计数据来看,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一半以上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有上涨,且多以北京、深圳、上海、南京等一、二线城市为主。 以北京住宅市场为例,从链家统计数据来看,10月1日-5日,新增房源(新增挂牌出售房屋)共计7584套,10月3日单日新增客源(新增求购客户)达10016个。市场回暖也促使开发商加大了推盘力度,10月18日当天北京某楼盘开盘销售额便达10亿元。此外,据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9月份,一、二、三线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0.0、12.4和19.5个月。其中,一线城市已经连续9个月存销比低于12个月,这也是一线城市房价出现比较明显上涨的客观原因之所在。 尽管当前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但三、四线城市长期以来的库存积压仍然比较严重,房地产投资持续遇冷,房价也处于“负增长”状态。从投资角度观察,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0535亿元,同比(与上年同期相比)名义增长2.6%,增速比前8个月回落0.9个百分点。自去年1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连续20个月下滑,目前已经连续7个月徘徊在个位数。从价格看,9月份秦皇岛、包头、锦州、蚌埠等三、四线城市,房价同比仍在下跌。 总体上看,我国房地产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去库存仍是各地楼市的主基调。正如部分业内人士所言,9月房地产销售增长失去部分上行动能,房地产开发投资依旧低迷。在未来房地产业的竞争中,对商品房的品质要求将会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一些商业地产如养老地产、文化地产、旅游地产、医疗地产等,因能满足人们多元化、高层次的追求,或将存在不少商机。 总之,广阔市场,机会与风险共存。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需要方方面面把握形势,遵循规律,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