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晓霞/文
“现在出外就餐真是比以前方便多了,初三儿子女儿一家都回来了,家里人太多,自己做饭实在忙不过来,儿子就在手机上搜到过年聚会套餐,可以自己选择菜式,还能网上订座,在去饭店的路上还能随时关注叫号的情况,网上排号,去了不用等就能吃到饭了。”家住四川省绵阳市的王大妈兴奋地告诉记者。 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刚刚过去的2015年餐饮市场实现了趋稳回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餐饮收入达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上了3万亿元的新台阶。此外,餐饮收入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比重也继续回升,增速于5年后再次恢复至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0.7%)的水平。 在经济环境整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餐饮消费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就在于政府打出的政策组合拳。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报告》指出,在餐饮市场陷入困难时期,降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营改增、“两证合一”等利好政策频出,支持鼓励发展大众餐饮。在良好政策环境的保障下,餐饮发展呈现强势回稳迹象。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促进了餐饮行业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餐饮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新机遇,并持续吸引外围资本的关注。通过改进“供给侧”提升竞争力,可以有力地促进餐饮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很关键,即互联网的兴起助力大众餐饮消费实现“百花齐放”。除了传统的特色餐饮蓬勃发展、高档餐饮逐步转型之外,互联网不仅催热了外卖订餐,使得2015年通过网络和企业APP订餐的比例高达40%以上,更是随着“互联网+餐饮”的深度融合,使得互联网餐饮迅速走俏。依靠手机APP、企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平台,以80、90后等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网上餐饮消费逐渐兴起。不少餐饮企业推出APP客户服务端,或者与大众点评、美团、糯米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合作,定位搜索、预订餐位、点餐、支付、点评等智能一站式服务一应俱全。2015年春节期间,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等,选购年夜饭或者半成品、团购订餐、预约厨师上门服务等省时、便捷、个性化的网上餐饮服务,成为拉动餐饮业发展的新兴增长点。 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2015年餐饮O2O行业市场规模达1400亿元,同比增长48%,比2010年扩大了15倍,远高于餐饮行业整体的增速,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小城市比大中城市网上餐饮发展速度更迅猛,据《2015年国人餐饮消费报告》显示,2015年四、五线城市的线上餐饮交易规模环比增速更快。新疆伊宁的线上餐饮交易规模环比增速达4654%,位居第一;河北沧州、新疆库尔勒分列第二、第三。 总之,“百花齐放”的大众餐饮市场如今“色香味”越来越诱人,也催生出了新的“舌尖经济”。餐饮消费持续走旺,与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改变有关,也是餐饮界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改善供给结构的应有之义。随着“互联网+餐饮”力度的不断深入,在互联网助力下的我国大众餐饮消费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做大做强的“新供给”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