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琳\文
进城购房,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关键抉择。然而,根据近期扬州、青海、梅州等多地统计部门的相关调查,尽管农民工进城购房潜力巨大,但城镇房价相对较高、农民工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等等因素,显著抑制了农民工的进城购房意愿,潜在的购房需求仍待进一步释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近日发布的《扬州市区农民工购房意愿调查报告》,在回收的304份有效样本中,56.6%的农民工租房居住,占比超过一半;27.6%的农民工在公棚或集体宿舍居住,6.9%的农民工借住在亲戚家或者单位安排的临时住所;另外仅有8.9%的农民工居住在自购住房中,但是户口仍保留在原籍。换而言之,九成农民工在工作地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住房。从这个角度来看,有购房需求的农民工仍在多数。 尽管如此,真正计划购房特别是在短期内有购房计划的人仍为数不多。上述调查显示,1年内有在城市购房计划的受访者占比仅为2.6%,准备2-3年内购房的受访者占比为14.1%,4-5年内准备购房的受访者占比为11.5%,在5年后有购房计划的受访者占比21.7%,而50%的受访者则表示目前没有购房计划。 与此同时,来自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的一份相关调查报告,也显示出相似的调查结果。这项通过对其省内抽取的15个市、县共计412名农民工开展的购房意愿问卷调查显示,仅有不足四成的农民工有在城市(县城)买房置业的计划。从有意愿计划购房的时间来看,9.4%的受访者希望在2-3年内购房;25.5%的受访者计划4-5年内购房;65.1%的受访者计划在5年之后购房。而无购房计划的受访者则达到被调查人数的63.9%。 究其原因,高房价、低收入、低保障等因素,是制约农民工购房需求释放的主要原因所在。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开展的相关调查显示,65%的农民工认为“高房价”是造成他们不打算在城市买房的主要原因。 由此看来,购房能力相对较弱,是造成农民工购房意愿不足的关键所在。在调查中,许多农民工也表示,期望能够获得更多的住房金融支持。根据扬州调查队的上述调查,在“最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方面,88.2%的受访者选择“购买地政府给予购房补贴”,53.3%的受访者选择“降低贷款利率”,46.7%的受访者选择“降低首付比例”,43.1%的受访者选择“降低购房税费”。此外,分别还有35.9%、8.6%的受访者选择“子女可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教育”以及“购房可落户”。 当前,农民工进城购房,不仅被认为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途径,也被看作是化解房地产库存的有效解决方案。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要点之一,就是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近期,河南、山东、福建等地也已纷纷推出购房补贴等鼓励进城农民购房的相关政策。然而,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农民工进城购房在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现实阻碍,未来仍然需要后续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进一步支持与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