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晓霞/文
“以前在市场买菜都是论‘斤’,现在是论‘个’!昨天8块钱买了2个土豆,现在土豆比苹果都贵,老伴儿和我开玩笑说准备给我拿苹果来做菜了。”谈到对最近菜价的感受,常去北京丰台区纪家庙市场买菜的李大爷这样告诉记者。 近期,不少蔬菜价格涨幅惊人,“姜你军”、“蒜你狠”、“向前葱”时隔6年再度卷土重来。记者近期走访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现,3月份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同比上涨高达46.61%。而在这个“最贵蔬菜季”,大蒜的价格尤为惹眼。从报价数据来看,目前大蒜价格为每公斤14.4元,而去年同期为每公斤5.6-7元,前年则是每公斤4-5元。上一次的历史高点是2011年3月下旬,价格为每公斤12.5元。除此之外,白菜也摇身一变成为“白富美”。根据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较之于去年同期的每公斤3.13元,今年3月下旬,白菜价格为每公斤5.13元,较1月初上涨122%。 “由于天气原因影响蔬菜上市量减少,导致蔬菜价格上扬,鲜菜价格同比上涨30.1%。”来自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的统计报告分析认为,气候因素是导致春节过后鲜菜价格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 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强寒流袭击后,蔬菜生长减缓,产量不足,导致各地蔬菜供应不足,鲜菜价格呈全国性普涨;3月初湖北部分地区遭遇极端“倒春寒”天气,使得部分产地蔬菜推迟上市,北方冬储菜量逐步减少,供求矛盾进一步推高菜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崇光认为,货币供应量增发、城乡人口结构变动引致的需求变化、生产流通成本上升以及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也是影响此番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菜肉价的高涨成为拉高CPI同比涨幅的主要动力。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1%,比去年同期涨幅扩大0.9个百分点,也是自2014年三季度以来首次重新进入“2”时代。其中,食品中的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27.3%、24.1%,合计影响CPI上涨1.28个百分点,约占CPI总涨幅的六成左右。3月份,鲜菜同比价格上涨更是高达35.8%,影响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 虽然一季度CPI同比涨幅处于2014年三季度以来的最高位,但3月份CPI环比却下降了0.4个百分点,环比不升反降,而且同比增长也低于预期,这与许多百姓的感受有较大差异。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解释道,按照统计制度安排,每5年要对价格调查的基期进行一次轮换,因此2016年1月份开始调整CPI权重。今年物价篮子中食品的权重下降,且整个CPI以2015年作为对比基期,而去年是以2010年作为基期的。食品占CPI权重的调整,使得“飞涨”的鲜菜占CPI的权重仅为2.57%左右,以前权重占比最高的猪肉现在也仅仅占2.2%左右。此外,居住的权重提高了2.2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提高了1个百分点,这些都会对近期CPI的环比、同比数据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3月份CPI环比下降且同比涨幅没有预期高,这与春节后交通、服务等价格回落有关。春节因素影响消退后,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下降8.2%和5.5%,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1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务工人员陆续返城,春节期间涨价的部分服务价格也有所回落,车辆修理与保养、美发、家政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8%、4.4%和3.3%,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04个百分点。 民以食为天。蔬菜价格的高涨影响的是百姓的“菜篮子”和“钱袋子”,是千家万户的共同关切。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蔬菜生长加快,产量将逐步恢复和增加,菜价有望逐步回落,预计4月份CPI环比可能继续下降,同比涨幅也将呈现相对平稳状态。从未来走势看,尽管可能存在翘尾因素,使得单个月物价涨幅明显提升,但全年物价温和上涨的格局并不会改变,目前尚无必要担忧“滞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