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魏琳\文
当前,我国互联网产业在政府扶持、资本青睐、创业者努力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发展迅猛,很多互联网企业不仅影响力大,盈利能力也非同一般。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互联网相关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双增长,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继续凸显。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加速与第三产业、制造业跨界融合,不断激发居民生活消费的新潜力,进一步拉动了新经济的发展。 数据显示,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增速达到2015年以来最高点,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奇虎360、乐视、优酷土豆、美团等公司,均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两个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均有所增强,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了50%,移动端软件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长较快,传统软件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有媒体根据一些互联网企业最新财报的盈利数字,计算出了一季度其每秒赚钱的数额,比如腾讯每秒净赚1178.78元;阿里巴巴每秒净赚971.08元;百度每秒净赚252.72元……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企业在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多元化经营,将“互联网+”的概念延伸到了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促进了行业融合,拉动经济的作用显著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当前我国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互联网企业的强大带动作用密不可分。以快递业为例,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快递业保持着快速发展,营业收入不断增长。自2015年以来各季度均保持在25%以上的较高增速,2016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了27.4%。来自国家邮政局最新快递行业运行数据则显示,1-4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1.4亿件,同比增长56.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74亿元,同比增长42.1%。此间,快递市场主体得到了进一步释放,邮政速递、顺丰、韵达、宅急送、百世汇通等快递公司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此外,在“互联网+”的助推下,通过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以网络租约车、网络家政服务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活力和新动力,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租赁、家庭服务、保健服务、清洁服务等行业的营业收入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生活消费的新潜力。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在线旅游市场更加活跃,旅游行业企业收入增长,亏损减少。数据显示,一季度,旅游管理服务行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1%,比上年同期提高14.6个百分点。文化娱乐市场同样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随着网络视频播放平台的普及和互联网宣传推广的多样化,影视剧制作和放映企业、文化娱乐经纪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在万达、银河等院线和浙江海宁、东阳、海盐等地影视公司的带动下,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的营业收入及利润都呈增长趋势。 除了加速与第三产业融合,互联网企业也已将触角伸向制造业。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不少制造企业自建互联网平台,出现了诸如上汽与阿里巴巴共同打造互联网汽车、美的与小米开拓智能家居市场等经典案例,但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并未形成趋势或主流,可拓展空间依然很大。记者注意到,日前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包括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等当前七项主要任务,以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从而加快推动“中国制造”的提质增效升级。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互联网企业势必加速拥抱制造业,“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