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琳\文
小微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在经济爬坡过坎的“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牵动着人们的目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调查,在今年我国工业经济整体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下,小微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趋于改善,融资难、融资贵、招工难等长期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呈现出缓解迹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4万多家工业小微企业的相关调查,小微企业景气度呈现向好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二季度,小微企业景气指数为90.6,比一季度上升3.4个点,虽然其中包含一定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上升幅度高于上年同期2.2个点。具体来看,二季度,被调查企业中经营状况良好及一般的企业占比均较一季度有所提高。其中,15%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比一季度上升1.4个百分点;60.6%的企业经营状况一般,比一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24.4%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比一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 除了企业景气度小幅回升,上述调查也同样显示,随着相关扶持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也有所缓解。数据显示,二季度,7.3%的小微企业认为“融资难”是本季度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较上年同期显著下降8个百分点。 此外,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民间借款等渠道进行融资的成本,也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从银行贷款来看,二季度,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平均年利息及费用率约为6.17%,比一季度下降0.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72个百分点,达到2012年开展问卷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除了在企业融资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招工难”的问题对企业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减弱。数据显示,二季度,8.6%的小微企业认为招工难是本季度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比一季度下降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期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也应当看到,在当前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之下,小微企业依然没有摆脱着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其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仍不可小觑。特别是面对当前转型升级发展的重任,小微企业的资金与人才“束缚”也正愈发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无疑应当继续“加码”。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为小微企业派出政策“礼包”,确定有针对性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措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据了解,此次会议对如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行了具体部署,包括确保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合理设定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不得随意抽贷、压贷、断贷;坚决清理整顿融资过程中的各种不合理收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大额存单、可转换票据、集合债券等产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小微企业等。未来这些颇具针对性的扶持举措,无疑将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