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就业或回到省内继续增加 □ 本报记者 李琳\文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农民工的外出务工收入也面临着增长乏力的“新挑战”。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二季度末,农民工外出务工月均收入为3202元,同比增长6.7%,较去年同期增速继续放缓3.1个百分点,且放缓幅度开始出现扩大趋势。 对比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十二五”初期,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曾一度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而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呈现逐年放缓的态势。 除了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所带来的增收压力,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民工群体就业及收入所带来的冲击也愈发凸显。事实上,诸如制造业、建筑业等农民工群体集中就业的领域,恰恰在此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受到较大冲击。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二季度规上企业中,制造业与建筑业就业人员分别同比减少209万及53万人,同比减少2.6%及1.3%。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低而选择回到省内或者返乡就业,就近务工的趋势逐渐显现。数据显示,2016年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为1750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3万人,同比增长0.4%,较去年同期0.1%的增速略有回升。而如果具体从就业地点来看,选择在省外就业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有明显减少,与2015年同期相比减少179万人,同比减少2.2%。与此同时,选择省内就业的农民工比去年同期增加252万人,同比增长2.7%。 从省内的情况来看,在“乡外县内”就业的农民工增长也明显快于选择在“县外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其中,2016年二季度末在“乡外县内”就业的农民工同比增速达5.9%,增长201万人,而在“县外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同比增长则仅为0.8%,增长51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长乏力的现实,无疑将束缚他们进城购房潜力的释放,从而使得通过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来实现房地产去库存的愿景难以真正实现。由此来看,进一步增强农民工工资增长“后劲”,不仅直接关乎农民工群体的个体利益得失,也同样事关国家整体发展布局。 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趋势下,农民工群体的技能相对不足,或许是造成这一群体工资增长乏力所最为关键的根源所在。因此,实现农民工的技能提升,便也成为增强农民工增收“后劲”的关键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技能培训亟待加强。实际上,通过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授之以渔”,将他们培养成为适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进程的现代产业工人,不仅能够在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增收方面大有可为,同样也将会为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劳动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