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魏琳/文
2005年至2015年间,我国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非民间投资。但进入2016年后,民间投资增速开始低于总投资增长,出现了重要的转折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7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9149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4%,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 分析民间投资增速收窄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主要与市场的周期性调整、市场的准入和资金来源以及洪涝灾害等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事实上,当前一些新兴产业和电信、油气等服务业,民间资本很难进入,而民间资本所集中的竞争性领域,目前看来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过度投资和低质产能过剩现象。另外,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依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民营企业申请贷款的中间环节多、收费高、难度大,一些金融机构对之惜贷、压贷、抽贷、断贷的行为时有发生,“天晴送伞,下雨收伞”,使得民营企业很难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 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投资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罗松山认为,应在减费降税和金融支持上实施更有力的政策。比如,通过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基准利率上浮幅度等措施,切实降低民企投资、生产成本。在建设性财政支出中,加大对民企投资补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担保补贴的力度。又如,强化对银行业的监管,切实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并严肃查处银行业提前收贷的违约行为与抽贷、压贷行为,严禁不合理的只收不贷行为,严防银行业对民企的变相抽贷,满足民企合理的贷款需求。 而针对“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利润空间不大、进一步扩大投资空间有限”的说法,也有专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民间资本没有其他投资空间。实际上,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具有越来越旺盛的市场需求,存在着明显的供给短板,投资空间巨大。 令人们期待的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等部门组成了7个督导组,分赴北京、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青海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导。下一阶段,我国将从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力,再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能放给市场的坚决放给市场。同时,加快清理完善涉及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切实解决民企与国企公平竞争问题。 不仅如此,国务院还要求有关方面开展正税清费,实施“营改增”改革试点等工作,目的是降低企业负担,规范税费制度。财政部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也正在抓紧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情况专项检查,推动降低企业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银监会也在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以应对当前民间投资的持续收窄,重新唤起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