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雄/文
以人民币计价,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11.2%,增速比上月回落6.1个百分点;进口1万亿元,增长14.7%,增速比上月回落8.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3212亿元,扩大1.4%。与上半年动辄超过20%的月度增速相比,7月份进口和出口增幅双回调明显。 外贸增幅虽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且顺差进一步扩大。这表明,外贸短期回落不改外贸向好的整体趋势。 进出口增速双回落 高基数和人民币升值是主因 业内分析,7月进出口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所致,也与外需相对平稳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有关。此外,还存在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额涨幅有所收窄。 “增速回落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所致,7月当月贸易量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单月贸易顺差扩大了1.4%,好于此前市场预期。”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日前表示。 除此之外,7月份进出口增幅双回落,一方面与外需相对平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有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今年进出口增长很大因素来自价格的影响,由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工业品价格上涨,基数抬升的效果会逐渐显现出来。此外,上半年经济增长较快,下半年经济增速有可能略微下降,需求会走弱一些。 进出口延续回稳态势 外贸增势不减 从绝对值来看,7月份进出口总值2.32万亿元,仅次于5月和6月,位居今年以来月度第三位。这表明增速回落并没改变外贸整体回稳态势。 出口方面,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复苏步伐加快,中国主要出口市场需求扩张,继续支撑中国出口增长,虽然增速回落,但增长势头得以保持。进口方面,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局势不变,将带动进口进一步增长。 7月,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保持增长态势。对发达国家出口整体增长稳定,其中对日本出口增速上升1.1个百分点至6.6%,对欧盟出口增长10.1%,保持两位数增长,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至8.9%。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有所分化,出口俄罗斯、巴西保持高增速,分别为20.4%、25.3%。对印度的出口增速降至9.6%,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为近5个月最低。 进口方面,剔除价格因素,主要产品进口量都有增长。不过,部分工业初级产品进口增长势头放缓,钢材、铁矿砂及其精矿、纸浆进口量的增速分别下降13.2%、2.4%和3.3%。 当然,在看到外贸回稳向好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背后潜在的风险。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回暖,仍然是在世界经济大疲弱的背景下进行的,其潜在增长率并未得到有效提高,这一回暖态势能否持续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美欧逆全球化及保护主义有所加剧,我国外贸发展受到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进口替代、贸易救济及新兴经济体中低端制造业崛起等多重挤压,下半年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下半年增速或不如上半年 全年有望实现3年来首次正增长 展望下半年外贸形势,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外部因素影响。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缺乏持续上涨动力,PPI冲高回落,下半年价格对贸易增速的抬升作用减弱。7月数据还显示,制造业PMI三大订单指数全部下降,新出口订单下滑至46.3%的萎缩区间,预示下半年需求可能走弱。 不过,7月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较上月上升0.4至41.9点。其中,除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微调0.1外,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分别回升0.8和0.2,分别上升至50.6点和23.2点,未来出口增长态势有望保持。 综合观察,下半年进出口增速或不如上半年,除去汇率、基数翘尾等因素,预计总体上和其他国家进出口平均增速接近,全年有望实现3年来的首次正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