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时晓冉\文
“上半年就想买房了,但今年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感觉房价处在一个下行空间,所以想再观望观望。”在北京西四环某链家门店,看房者小李对记者说。 往年九、十月份,是房地产销售旺季,素有“金九银十”之说。但今年的“金九银十”明显成色不足,人们的购房热情下降,住房市场体系正在呈现一种新的格局。 热点城市房价走势总体平稳 随着“因城施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70个大中城市中,15个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从环比看,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降幅在0.1至0.3个百分点之间;天津、上海和成都分别上涨0.1%、0.3%和0.7%;从同比看,13个城市涨幅继续回落,回落幅度在0.1至3.7个百分点之间。 在各项精准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一、二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的整体成交量环比均有所回落,各地限购政策的相继出台已令全国主要城市的市场行情都受到了影响。与传统的楼市交易旺季不同,今年“金九银十”销售盛况不再,入市的购房者主体是刚需,楼市市场预期比较稳定,投资投机性需求得到了有力遏制。 多层次保障住房供给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这既给刚需购房者打了一剂强心针,也给无力购房者吃了一个定心丸。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制度建设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今年以来,建立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脚步不断加速。5月19日,住建部发布《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7月20日,住建部等9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要求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并把深圳、广州等12个城市列为首批试点。 地方上,7月17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提出实施“租购同权”等措施,全力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7月24日,上海首推租赁地块成交,采取“只租不售”模式。 种种试水和探索,都在全力打造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对于中低收入群体,通过租赁型、低租金,可满足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对于夹心层群体,通过产权型、适当售价,满足市民自住性住房需求;对于高收入群体,通过产权或租赁型、市场价格,从而满足全体民众不同层次住房需求,并不断加强调控。做到高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 长效机制不可或缺 回顾一年来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轨迹,既有“提首付”、限购、限贷、限价、限商、限售等需求侧调控措施不断升级加码,又有全方位构建“购租并举”住房体系的供给侧调控“硬招”。从“五限令”到“购租并举”,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需求侧与供给侧楼市调控“组合拳”朝着“房住不炒”的目标共同发力,楼市的投资和投机成分被不断挤压,持续严格的调控对投机炒作“动真格”,楼市日趋回归健康和理性。 在楼市疯狂上涨的阶段,及时在需求侧“踩刹车”非常必要。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需求侧调控等短期手段也容易对市场供求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及时出台长效机制,并将长效机制落到实处,将是维护楼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决胜之举。 10月22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明确表示,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抓紧研究制定房地产长效机制,抓紧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工作。可预期的是,未来政策将维持降低房子投资、金融属性,通过租购并举、加大土地供应等措施,快速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