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外贸数据解读 □ 本报记者 鄢来雄/文
10月份,受季节性走弱等因素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速双双回落,但依然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当月,进出口总值339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出口1889.8亿美元,增长6.9%,比9月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1508.06亿美元,增长17.2%,比9月回落1.5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体来看,外贸延续近几个月较好的增长态势,表明外贸面临较好的国际环境,国内需求也较为旺盛。 不过,从贸易出口先导指数和出口经理人指数等指数观察,普遍走弱,明年对外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在加大。 出口增速略有放缓 增长势头得以保持 10月份,出口增速略有放缓,为6.9%,增速比上个月略有下降,回落1.2个百分点,扣除国庆、中秋“双节”长假因素,10月出口仍保持了较高增长。 “根据往年经验判断,10月是四季度第一个月,也是长假月份,贸易数据可能季节性走弱。今年国庆节、中秋节齐聚10月,季节性影响强于往年,出口额环比较为明显减少,这属正常现象。”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认为。 10月出口保持较高增速,与我国外需整体改善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保持平稳。其中,对欧盟、东盟出口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11.4%、10.1%。对美国出口增长8.3%,基本保持平稳。对日本出口增长5.7%,略有加快。对金砖国家出口增长虽然比前几个月有所减缓,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速,其中对巴西、俄罗斯的出口增速分别高达29.4%和12%。 出口增速略有放缓的同时,出口贸易结构持续改善,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好。10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2.5%,连续两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工贸易出口增长2%,加工贸易占比39.7%,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其中纺织品增长6.9%,而箱包、服装、鞋类出口则分别下降0.1%、2.7%和0.6%,增速均比上月明显下降。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则分别为8.2%和7.5%,高于整体出口增速。 进口增速有所回调 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进口方面,延续年初以来的较快增长势头。10月份,进口增速虽然比9月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仍高达17.2%,与1月增速相同,年内只有3个月份的增速高于本月增速。今年以来,进口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其中2月增速高达38.4%。进口增速虽然快于出口增速,但是进口额少于出口额,贸易顺差继续扩大。10月,出口1889.8亿美元,进口1508.06亿美元,贸易顺差381.74亿美元,比上个月增加381.7亿美元。 具体来看,农产品进口量加大,工业初级产品进口量增速有所放缓。 主要农产品进口量增长加快。谷物及谷物粉、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增速高达31.6%、51.6%,分别比上个月加快25.7%、36.2个百分点;大豆进口量增长12.5%,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增长。 工业初级产品进口增速有所放缓,原油、初级形状的塑料和纸浆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7.8%、14.7%和8.3%。铁矿砂及其精矿、钢材进口量跌至负增长,增速分别回落1.6%、12%。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初级产品进口量减少,可能预示内需趋弱。 专家分析认为,进口增速略有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同比价格涨幅收窄。10月主要进口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但涨幅有所缩小。其中,大豆、食用植物油10月进口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3%和8.4%,均收窄4.8%;谷物及谷物粉进口价格上涨0.8%,涨幅回落6.8个百分点。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油进口价格分别上涨18.8%、10.8%,涨幅分别回落19.6个和22.2个百分点。 多项先导贸易指标走弱 未来贸易不确定性加大 “当前贸易状况较好,但是未来不确定性在加大。”刘学智分析指出,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稳定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带动了我国贸易增长。 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上升至3.1%,三季度保持3%的较高增速。二季度,美国制造业PMI上升至0.8%,为2004年以来的高点,投资者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都有上升,失业率低至4.2%,物价水平上升至2.2%,经济指标普遍向好。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加快至2.3%,三季度进一步上升至2.5%,10月制造业PMI上升至58.6%,再次刷新6年以来的新高,CPI也有所上升。新兴市场经济体整体改善,俄罗斯、巴西等国制造业PMI都保持扩张状态。 不过,也要看到国际市场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然严重,隐性贸易保护壁垒增多。与此同时,部分与贸易相关的指标走弱,表明未来我国外贸增长的不确定性在加大。 “近期BDI指数、原油运输指数均有所回落,11月初分别下降至1477、814点。我国贸易出口先导指数、出口经理人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至41.6、43.4点,11月初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下降至779.47点,四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下降至110.02点。大量国内外先行指数走弱,预示明年贸易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刘学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