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鄢来雄/文
7月份,我国进出口在前三个月保持较高增速的基础上双双继续大幅增长。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个月加快1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27.3%,增速比上个月提升了13.2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长6.0%,比上月加快3.0个百分点;进口增长20.9%,比上月加快14.9个百分点。 进出口双双大幅增长,这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期! 7月初,美国对34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市场普遍预计,7月份中国出口增速会显著放缓。 然而,盘点7月份的出口情况,增速不降反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应激式增长”带动出口增速;二是人民币汇率贬值一定程度上促进出口增长;三是外需整体较好。 7月初,美国虽然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但是尚处于初始阶段,对中国外贸出口影响有限。但是出于对未来中美贸易摩擦有进一步升级的担忧,关税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加快出口。7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11.2%,顺差达到280.89亿美元,高于当月我国顺差总额。由此可见,7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存在明显的“应激式增长”特征。 从人民币汇率方面观察,今年4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明显贬值,8月初汇率跌至6.85,比7月初贬值了3.6%,比4月初贬值了8.8%。汇率贬值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并且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中国出口成本提升效应。 同时,近期全球经济保持复苏态势,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欧洲经济运行平稳、物价上升,新兴市场整体保持增长势头。除美国以外,7月份中国对日本、东盟、印度、俄罗斯、中国香港的出口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增速分别为12.3%、15.4%、14.8%、11%、16.6%。 7月份,我国进口也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内需状况较好。 近期,我国宏观政策趋向积极,实体经济预期明显改善,提振了企业补库存意愿,带动了进口需求。主要工业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7月份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的塑料、纸浆、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增速分别高达63%、19.7%、34.7%、32%、31.6%。 我国削减进口关税的政策也有效促进了消费品进口。7月份,我国大幅降低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对进口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由于人民币汇率存在贬值预期,为了防止未来进口成本上升,一些企业提前进口,促进了7月进口增长较快。 总体来看,7月份我国外贸形势总体稳定。 观察下一阶段的外贸走势,刘学智认为,随着“应激式增长”减弱,以及中美贸易摩擦负面影响明显增大,未来中国出口增速可能放缓。在内需有望保持较快增加的情况下,进口则具备持续较快增长的潜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虽然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从世贸组织8月初发布的国际贸易景气指数来看,预期三季度国际贸易景气指数是100.3,逼近景气指数的临界线,而一季度是102.3,二季度是101.8。“所以,在目前产业链全球布局的大背景下,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大家是有预期的。”刘爱华说。 此外,欧洲经济、日本经济增长存在变数;新兴国家受到的外部冲击加大,可能会出现局部的金融动荡和经济波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我国的出口。 进口方面,随着中央财政金融政策从之前的略微偏紧向适度偏松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都将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推动作用,今年内需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并持续带动进口增长。全年进口增速将明显快于出口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