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人民政府 朱燕如
来到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将近十年,如今已是绿华镇经济办科员的我,在这之前从未没想过自己有机会挑起全镇“三农普”工作的重担。2016年6月调入镇经济办时,有人告诉我,马上就要开始农业普查了,到时会很忙的。我一脸淡定地说,这有什么好怕的! 就这样,对农业普查一无所知的我,按部就班地走上了我的农普路。从试点、培训开始,我对农业普查的认识从抽象变得清晰,普查表上的每一个指标都变得鲜活起来。为了深刻理解农业普查中的“四表两卡”、实施方案、逻辑审核,我反复通读《上海市第三次农业普查方案》,且在每一次的培训学习中不敢有半点懈怠,因为我知道我所肩负的责任。 农业普查工作无疑是繁杂的,镇农普办人手又少,面对如此多的普查指标,我深刻意识到,想要顺利完成农业普查任务,确实困难重重。如何把市、区授课的PPT以基层调查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教授给每个学员,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任务。我再三备课,尽量拎出符合绿华镇实际的重点难点。在培训大会上,面对铺天盖地的疑问,我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答。尽管如此,大部分调查员仍对土地面积感到疑惑,什么是确权承包面积?什么是改变用途的面积?流入流出应该如何计算?实际耕种的面积应该怎么算?我知道,这是绿华面对的特殊难题。绿华镇由于土地权属在2015年才明确,土地确权工作2016年上半年完成,农民手里还没有发到确权证,每户确权了多少耕地,老百姓还真的说不准。为了讲清楚这些问题,我反复深入讲解,与学员交流,直到所有普查员都明白。 既要搞好内勤,又要抓好业务,这是我在农普工作中所面临的难点。接收物资、分发物资我跑前跑后,拿出了一个女汉子的洪荒之力。通过组建QQ群,我把镇村的主力聚在一起,形成上通下达的工作网络。在调查工作开始后,只要有空,我就去各个村里走走,看看普查工作开展的如何?指标理解是否正确?填写是不是有误?一张表看不出问题再看一张,复种指数、土地面积、土地种类都是我重点检查的指标。如果有大面积错误,我就坐下来,组织指导员和调查员,现场开个会。而在办公室的时候也是一刻没闲着,电话、QQ、微信等咨询不断,哪怕是半夜,也常有电话咨询。对于来自基层调查员的疑问,我都耐心解答,因为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都拥有一颗把农普工作做好的热忱之心。 逻辑审核是后期数据质量的重点,也是农普中工作最为繁重的一部分。一个指标单看是看不出问题的,整个表是否符合一个家庭的农业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对指标的烂熟于心,也需要了解农村。国家在不断更新补丁包的同时,镇上的每一个PDA操作员也在不断改进提升数据质量,反复更新、反复核实、反复修改。作为镇农普工作的负责人,我要在第一时间将核实任务分割给各个村。为什么要修改这个指标?我会清晰地和村指导员说明,因为数据质量是关键,工作不能贪图方便而敷衍了事。 农业普查苦吗?很苦。在开方案培训会时,由于扁桃体发炎喉咙剧痛,我一句一哽咽,嗓子疼到咽不下口水。在调查初期,我又发高烧发作挂水三天,每次挂完水都是拔掉针头直奔普查现场。3月底,为了按时完成数据审核,我起早贪黑,几个月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农普工作的顺利收尾,看着厚厚的几箱资料,就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因为这里面有2793户农户、21户规模户、52家农业经营单位;这里面有全镇上上下下66名农普指导员、调查员的心血和付出;这里面也有绿华镇农业发展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