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妹
一直开玩笑说,与《中国信息报》既是“近亲”,又是“近邻”,近亲,指的是同为国家统计局的宣传部门,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邻,指的是在北京西三环那栋办公楼里,我在楼上,它在楼下,“抬头不见低头见”。 但有些时候,会出现因为过于关注远方的诱惑、以至于忘了眼前风景的情形。“近亲”又“近邻”的《中国信息报》,于我,常常是从未走远,却也不曾驻在心田。 直到有一天,朋友说:去看看最近一段时间的报纸,会找到你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副刊。 好吧,副刊确实是我感兴趣的,因为那里,往往充满了故事、情怀、凝思和美好,最重要的,那里,是纸媒温暖的栖息地。 有人把纸媒的副刊比喻成“三月里春天的味道”。没错,副刊,一定是早春的模样,新鲜、生动,充满生机、活力和健康;还有人说,副刊是精神家园、是营养读者的食粮、是品味与时尚的载体。这更没错,没有副刊的衬托,报纸会显得单调乏味。副刊的魅力,就像从森林走进绿地,可以稍事休息、换换空气、嗅嗅花草、感受不同。同时,副刊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或者说副刊所要追求的,就是这个世界谁都不能拒绝的一种感受——温暖。 办副刊的人,发副刊的文,真的要秉持一种以温暖示人的理念。因为没有比温暖更能打动人心的。副刊的方寸之间,彰显的是多彩的格调和舒适的品味以及文化的内涵。每个版块、每篇文字,气势未必恢宏、言语未必惊艳,温暖则不可或缺。温暖,不仅能带来阅读的愉悦,也必定带来心灵的慰藉。荡漾着温暖的副刊,会让读者感到身心安宁、如沐春风;会在读后生出一种平和、安静且美好的情愫,温馨萦绕,周身自在……张爱玲就曾说:“如果不带有温暖,作品就无法生长繁衍,文字亦再美,只是脸上的‘花黄’,一拂,就掉落在地了。” 恰好,在一家机关报的副刊看到一篇短文《最天真浪漫的善良》,写的是一个萌萌的小姑娘,其实是个男孩!他坚持蓄了两年的头发,是为了给那些因癌症化疗而没有头发的小朋友们做假发,当他剪下足够给那些小朋友做假发的长发后,万分激动,恨不得马上送给那些小朋友……文章的结尾说:看似天真烂漫的孩子,其实,心里住着个天使! 读罢,谁人不觉得温暖! 执上述理念,翻看《中国信息报》的副刊,似乎可以这样形容:“归来偶把青梅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由此,对这“近亲”“近邻”,刮目相看。
|